卬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yǎng,áng (ㄧㄤˇ,ㄤˊ)
部首
卩部(左右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536C
郑码
RHY
四角号码
77720
笔画数
4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QBH
仓颉
HVSL
笔顺编号
3552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𠨐 𨙪

意思解释

1yǎngㄧㄤˇ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仰”,仰慕;仰仗;仰望;向上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“仰”的古字。

2.向上;抬头向上。

,望欲有所庶及也。从匕,从卩,会意。 《说文》昊天。 《诗 · 大雅 · 云汉》引弓射。 清 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卬望(抬头向上看);卬首(抬头);卬曲(俯仰,高低)

face upward;

3.仰仗;依赖。

上足则下可用也。 《荀子 · 议兵》关而攻秦。 贾谊《过秦论》

卬食(谓依人为生);卬给(赖以供给)

rely on;

2ángㄤˊ

基本解释

同“昂”,抬起;扬起;高;昂扬,情绪高、气势盛。

代词,表示第一人称,我:“招招舟子,人涉~否。”

古地名。

姓氏。

详细解释

代词

我 招招舟子,人涉卬否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

I;

动词

1.通“昂”。抬起;抬高。

车以其辕表门。 《谷梁传 · 昭公八年》范守注万物贵,过平一钱,则以平贾卖与民。 《汉书 · 食货志》

hold(one's head)high;

2.激励。

意慷慨而自 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

excite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