啼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(ㄊㄧˊ)
部首
口部(左右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557C
郑码
JSWL
四角号码
60027
笔画数
12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KUPH 86 、 KYUH 98
仓颉
RYBB
笔顺编号
251414345252

笔顺规范

近义词: 叫,哭(更多... 反义词: 笑(更多...
异体字
𠸭

意思解释

ㄊㄧˊ

基本解释

哭,出声地哭。~哭。~泣。悲~。~笑皆非。

鸟兽叫。~鸣。~叫。虎啸猿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口,帝声。本义:放声痛心地哭。

2.同本义。

嗁,号也。 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号,痛声也。”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,婴儿 《吕氏春秋 · 察今》一何苦。 唐 · 杜甫《石壕吏》求之。 宋 ·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儿醒大 《虞初新志 · 秋声诗自序》含乳啼。儿惧,告母。 《聊斋志异 · 促织》

啼呼(哭叫,叫唤);啼饥(因饥饿而号哭);啼天哭地(非常悲惨);啼咽(悲哽)

weep aloud;

3.叫鸣。

自在娇莺恰恰 唐 · 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千里莺绿映红。 唐 · 杜牧《江南春绝句》渌水荡漾清猿 唐 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虎啸猿 宋 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啼叫;啼唤(鸣叫);啼唱。

cry;

4.哭泣。

儿含乳声。 林嗣环《口技》

啼哭郎君(指办事无能,只知啼哭了事者)

tear;

名词

眼泪 。

啼妆女(形容女子姿色迷人。东汉时,妇女以粉拭目下,有似哭啼泪痕,故名);啼眼(泪眼);啼痕(泪痕);啼妆(借指美人的泪痕)

tears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