墟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(ㄒㄩ)
部首
土部(左右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589F
郑码
BIKU
四角号码
41112
笔画数
14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FHAG 86 、 FHOG 98
仓颉
GYPM GYPC
笔顺编号
12121531522431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
意思解释

ㄒㄩ

基本解释

有人住过而现已荒废的地方。废~。殷~。~里(村落)。丘~(①废墟,荒地;②坟墓)。

土丘。

毁坏,使成为废墟。

同“圩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本作“虚”。形声。从土,虚声。本义:大土山。

2.同本义。

土之人大,沙土之人细。 《孔子家语》

墟土(丘陵之地);墟垒(犹堡垒)

big mound;

3.废址,故城。

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 《吕氏春秋 · 贵直》

殷墟;墟棘,墟榛,墟莽(废墟榛莽;荒野)

ruins;

4.坟墓。

墓。 《字汇》

墟墓(墟坟,丘墓,墓地)

grave;

5.乡村集市。

二豪贼劫持反接,布囊其口,去逾四十里之所卖之。 《童区寄传》

墟市;墟集(乡村市集);墟期,墟日(市集日)

country fair;

6.场所。

古之至人,假道于仁,诧宿于义,以游逍遥之 《庄子》

place;

7.村落 。

墟落(墟里;村墟,都指村落);墟井;墟曲,墟聚,墟墅(乡间房舍)

village;

动词

1.毁为废墟。

今万乘之国,数于千,不胜而入。 《墨子》

ruin;

2.奴役。

通商而五印矣。 康有为《强学会序》

enslave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