梆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bāng (ㄅㄤ)
部首
木部(左右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6886
郑码
FCY
四角号码
47927
笔画数
10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SDTB
仓颉
DQJL
笔顺编号
1234111352

笔顺规范

意思解释

bāngㄅㄤ

基本解释

〔~子〕a.打更用的响器;b.打击乐器,用于戏曲、乐曲伴奏;c.戏曲声腔之一,如“河北~~”。

象声词,敲打木头的声音。~~~的敲门声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本义:木名。

2.梆子,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。用于巡更或聚众。

知县才发二,不曾坐堂。 《儒林外史》

watchman's clapper;

3.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打击乐器梆子的简称。

slit drum;

象声词

敲打木头的声音。

rat-tat;

动词

〈方〉∶敲打 好动手去梆。——《白洋淀纪事》

bea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