燼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jìn (ㄐㄧㄣˋ)
部首
火部(左右结构 )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71FC
郑码
UOUL
四角号码
95812
笔画数
18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OVHL
仓颉
FLMT
笔顺编号
433451121444425221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
意思解释

jìnㄐㄧㄣˋ

基本解释

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,灰燼。《水經注•江水》:“有一火燼,插在崖間,望見可長數尺。”

指燈花,燭花。《玉篇•火部》:“㶳,灺也。燼,同㶳。”《廣韻•震韻》:“燼,燭餘。”

殘餘。也指遺民。《小爾雅•廣詁》:“燼,餘也。”

燒毀;化作灰燼。宋王溥《唐會要》卷八十五:“永徽五年十二月四日夜,司勳大火,甲歷並燼矣。”

薪柴。《玉篇•火部》:“㶳,薪也。燼,同㶳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聲。从火,盡聲。本義:物體燃燒後的剩餘。

2.同本義。

請收合餘 《左傳 · 成公二年》夜有數升。 《北史 · 呂思禮傳》

灰燼;餘燼;燼灰(灰燼);燼骨(骨灰)

cinder;

3.殘餘、剩餘或殘跡。

民靡有黎,具禍以 《詩 · 大雅 · 桑柔》

remnant;

燒燬;化成灰燼 。

燼燃(焚燒);燼滅(燒燬,滅絕);燼萌(火的餘燼和草的萌芽。比喻禍根)

burn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