盜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dào (ㄉㄠˋ)
部首
皿部(上下结构 )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76DC
郑码
VRLK
四角号码
37102
笔画数
12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IQWL
仓颉
EOBT
笔顺编号
441353425221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𠉭 𠪁 𤋆 𤑂 𨹇 𨹒

意思解释

dàoㄉㄠˋ

基本解释

偷竊;劫掠。《左傳•文公十八年》:“竊賄為盜。”

竊取和搶劫財物的人。《論語•陽貨》:“譬諸小人,其猶穿窬之盜也與?”

詐騙;騙取。《莊子•庚桑楚》:“舉賢則民相軋,任知則民相盜。”

男女私通。《史記•陳丞相世家》:“臣聞平居家時,盜其嫂。”

私下;暗中;非法。《史記•平準書》:"盜鑄諸金錢罪皆死,而吏民之盜鑄白金者不可勝數。”

搶掠;劫持。《史記•田叔列傳》:“是時孟舒坐虜大入塞盜劫,雲中尤甚,免。”

竊據;篡奪。《莊子•胠篋》:“(田成子)所盜者豈獨其國耶?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。”

殺人者;刺客。《左傅•桓公十六年》:“宣姜與公子朔構急子,公使諸齊。使盜待諸莘,將殺之。”

賤人;讒佞小人。《詩•小雅•巧言》:“君子信盜,亂是用暴。”

详细解释

1.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意思是:看到人家的器皿就會貪婪地流口涎,存心不善。本義:盜竊,偷東西。

2.同本義。

盜,私利物也。竊貨曰 《荀子 · 脩身》君子不爲,賢人不爲竊。 《莊子 · 山水》竊人之財猶謂之 《左傳 · 僖公二十四年》器爲奸。 《左傳 · 文公十八年》名不如貨。 《荀子 · 不苟》如姬果兵符與公子。 《史記 · 魏公子列傳》齊國人善乎? 《晏子春秋 · 內篇雜下》

偷盜(偷竊);盜跖下惠(跖和柳下惠,兩人雖是兄弟,但跖被誣爲大盜,而柳下惠卻被視爲聖人);盜名(偷取美名)

steal;

3.搶掠劫持。

遂共而殘之。 《列子 · 說符》

rob;

4.竊據;篡奪。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 。

盜恩(冒取他人的功勳和獎賞);盜篡(盜竊奪取。特指臣子取代君位);盜據(割據;強佔)

usurp;

5.詐騙;騙取 。

欺世盜名;盜言(巧詐甜美的言辭);盜鑄(私自鑄錢)

defraud;

6.侵犯 。

盜邊(侵犯邊境)

invade;

7.私通。

聞平居家時,其嫂。 《漢書 · 陳平傳》

have illicit intercourse;

8.逃避 。

盜稅(逃避納稅)

escape;

名词

1.偷盜財物的人(先秦兩漢用「盜」)。

其猶穿窬(跳牆)之也與。 《論語 · 陽貨》起而不知御,民困而不知救。 劉基《賣柑者言》乃託言有,令人修牆。 《世說新語 · 或溺》

thief; pilferer;

2.搶劫財物的人,強盜。

爲寇。 《詩 · 大雅 · 桑柔》賊之名,則掩耳而不願聽。 宋 · 蘇軾《教戰守》天下何故不謂子爲丘? 《莊子 · 盜跖》所以遣將守關者,備他之出入與非常也。 《史記 · 項羽本紀》是故寇處處蟻合。 《世說新語 · 識鑑》

盜竽(盜魁;盜首);盜目(盜賊頭目);海盜;竊國大盜

robber; bandit;

3.對反叛者的貶稱 。

盜亂(盜匪之亂)

mobster;

副词

偷偷地,暗中地 民亦間盜鑄錢。——《史記·平準書》

in secre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