绛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jiàng (ㄐㄧㄤˋ)
繁体
部首
纟部(左右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7EDB
郑码
ZRMB
四角号码
27154
笔画数
9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XTAH 86 、 XTGH 98
仓颉
VMHEQ
笔顺编号
551354152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𥿸

意思解释

jiàngㄐㄧㄤˋ

基本解释

赤色,火红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(形声。从糸( mì )。本义:大红色) 同本义。

,大赤也。 《说文》纁谓之。凡九旗之帛皆用 《广雅》树在其南。 《淮南子 · 地形》纶组紫 左思《吴都赋》皓驳色。 清 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绛帐(绛帏。红色帷帐;对师长之尊称);绛脂(大红胭脂);绛纱(红色的纱帐);绛帻(大红色头巾。代指宫中侍卫人员);绛节(红色符节)

deep red;

动词

染为绛色 。

绛天(把天空染为绛色)

redden;

名词

古都名。春秋晋地。

人也。 《国语 · 晋语》。注:“晋国都,在今 山西绛县。”

绛人(绛县的老人);绛侯(指汉高祖刘邦的大臣周勃,他以功封绛侯,在铲除诸吕中起了重大作用);绛老(本指春秋晋国绛县的老人,后泛指高寿的老年人)

Jiang capital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