署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shǔ (ㄕㄨˇ)
部首
罒部(上下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7F72
郑码
LKBM
四角号码
60604
笔画数
13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LFTJ
仓颉
WLJKA
笔顺编号
2522112132511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𦋧

意思解释

shǔㄕㄨˇ

基本解释

办理公务的机关。专~。公~。官~。

布置。部~。

签名,题字。签~。~名。~字。

暂代。~理。兼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网,者声。部署任务,各有系统,故从网。本义:布置;部署。

2.同本义。

,都有所系属。 《说文》,置也。 《广雅》位之表也。 《国语 · 鲁语》诸将。 《汉书 · 高帝纪》

部署(安排;布置);署用(署理任用);署事(处理事务);署置(设置官署任用官吏)

arrange; dispose;

3.签名,签署。

吏呼名至史公,公瞿然注视,呈卷,即面第一。 清 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冯湲曰“能”。 《战国策 · 齐策》

署笺(署名于章奏);署券(签署券约);署押(在文书上签名,押字);署榜(开列姓名,张榜示人);署议(上书议事。因上书须署名,故称);署衔(加书官职品爵于姓名上)

sign;

4.代理、暂任或试充官职。

南平教谕。 《明史 · 海瑞传》太守宗资先闻其名,请功曹,委任政事。 范晔《后汉书 · 范雎传》

署印(代理官职);署任(暂摄原任);署缺(本官出缺,由他官暂代其职);署事(官员任职,以一年为期的叫署事;代理管事);署院(代理抚台);署印老爷(代理官员)

act as deputy;

名词

公署;官署。办理公务的机关。

,官舍曰 《篇海类篇》。署使用于战国时期,常称官署,公署。,所以朝夕虞君命也。 《国语 · 鲁语》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 《汉书 · 苏武传》学士入,常视日影为候。 《新唐书 · 李程传》

署府(泛指官署)

official bureau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