臠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luán (ㄌㄨㄢˊ)
部首
肉部(上下结构 )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81E0
郑码
ZSOO
四角号码
22227
笔画数
25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XYXW 86 、 YXXW 98
仓颉
VFOBO
笔顺编号
41112515544445544442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𦣐

意思解释

luánㄌㄨㄢˊ

基本解释

瘦。《説文•肉部》:“臠,臞也。”

把肉切成块状。《説文•肉部》:“臠,切肉也。”《正字通•肉部》:“臠,塊割也。”

肉块。《淮南子•説林》:“嘗一臠肉,而知一鑊之味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聲。从肉。羉( luán )聲。本義:小塊肉。

2.同本義。

一曰切肉,也。 《說文》嘬謂一舉盡 《禮記 · 曲記》注嘗一肉,而知一鑊之味。 《淮南子 · 說林訓》

臠臠(切成小塊的肉);臠膾(切成塊的魚肉)

a small slice of meat;

3.量詞。用於塊狀的魚肉 。

臠肉(猶言一塊肉。謂其量少)

slice;

切肉成塊 臠,臞也。——《說文》 棘人臠臠兮。——《詩·檜風·素冠》 取新鯉魚,去鱗訖則臠。——《齊民要術·作鮓》 未受犧牛大羹之和,久在煎熬臠割之間。——《後漢書·邊讓傳》 又

臠制(分割而制伏之);臠割(分割;切碎);臠股(謂割股療疾以示虔敬);臠身(分割身體) 【漢典】。

slice meat up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