芟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shān (ㄕㄢ)
部首
艹部(上下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829F
郑码
EQX
四角号码
44407
笔画数
7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AMCU 86 、 AWCU 98
仓颉
THNE
笔顺编号
1223554

笔顺规范

意思解释

shānㄕㄢ

基本解释

割草,引申为除去。~草。~除(a.除草;b.删削文字)。~夷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从殳( shū )。殳,兵器。以殳除草。本义:铲除杂草。

2.同本义。

,刈草也。 《说文》尝之日,涖卜来岁之 《周礼 · 肆师》蕰崇之。 《左传 · 隐公六年》载柞。 《诗 · 周颂 · 载芟》。注:“除草曰芟。”

芟夷(除草,割草);芟荑(同“芟夷”。刈除);芟柞(指耕作);芟翦(芟剪。剪除;修剪);芟薙(刈除);芟柞(割除草木);芟秽(割除杂草。后用以比喻除去祸害)

mow grass;

3.斩杀;消灭;清除。

野菼。 《淮南子 · 本经》。注:“杀也。”今操夷大难,略已平矣。 《资治通鉴》

芟讨(讨灭敌人);芟锄(除去,铲除);芟刈(割,引申为杀戮);芟夷(铲除;除草;亦指杀戮);芟定(平定)

kill; eliminate; clear away;

4.删除 。

芟削(删除);芟翦(芟剪。删除)

delete; strike out;

名词

1.大镰刀。

权节其用,耒、耜、耞、 《国语 · 齐语》

芟割(用镰刀收割)

scythe;

2.[用作防汛护堤]砍下的芦荻。

凡伐芦荻谓之“”,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“梢”,辮竹纠为索。 《宋史》

reed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