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biàn (ㄅㄧㄢˋ)
部首
言部(上下结构 )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8B8A
郑码
ZSMO
四角号码
22408
笔画数
23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XYXT 86 、 YXXT 98
仓颉
VFOK
笔顺编号
41112515544445544443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𠮓 𢒛 𢒟 𢒦 𢒪 𢒭 𢻝 𣀵 𦇥

意思解释

biànㄅㄧㄢˋ

基本解释

變化;改變。《小爾雅•廣詁》:“變,易也。”《玉篇•言部》:“變,化也。”

移動;驚擾。《禮記•檀弓上》:“夫子之病革矣,不可以變。”

變通;權變。《鹽鐵論•相刺》:“善言而不知變,未可謂能説也。”

事變;突然發生的非常事件:政變;兵變。《漢書•高后紀》:“待吕氏變,而共誅之。”

奇異的;怪誕的。《楚辭•九章•思美人》:“吾且儃佪以娱憂兮,觀南人之變態。” “

變相”或“變文”的簡稱。《觀薛稷少保書畫壁》詩:“又揮西方變,發地扶屋椽。”

通“㦚”。急躁。《韓非子•亡徵》:“變褊而心急,輕疾而易動發,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,可亡也。”

通“辯”。➊正當。《禮記•禮運》:“大夫死宗廟謂之變。” ➋周遍。《大戴禮記•文王官人》:“變官民能,歷其才藝。” ➌爭辯。三國魏嵇康《家誡》:“人有相與變争,未知得失所在,慎勿預也。”

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五》:“變氏,見《姓苑》。”

详细解释

1.形聲。从攴( pū ),孌( luán )聲。本義:變化,改變。

2.同本義。

,更也。 《說文》,易也。 《小爾雅》者,非常也。 《白虎通》一闔一闢謂之 《易 · 繫辭》而藥不 《呂氏春秋 · 察今》於是賓客無不色離席。 《虞初新志 · 秋聲詩自序》無下有…百姓熟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? 《三國志 · 諸葛亮傳》不得已,姓名。 宋 · 文天祥《指南錄 · 後序》。

變文協韻(古文修辭術語。用變換文字或顛倒詞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調和諧);天氣突變;鉅變(巨大的變化);變豹(即豹變,指人發跡而富貴);變宮(中國古代七音的一種。即宮的變聲,比高宮低半音)

transform; change;

3.變通。

善言而不知,未可謂能說也。 漢 · 桓寬《鹽鐵論》

be flexible;

4.發動事變。

待呂氏而共誅之。 《漢書 · 高後紀》

變謀(變亂的圖謀);變震(變亂震驚)

rebel; revolt;

名词

1.事變,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。

遂發。 清 · 梁啓超《譚嗣同傳》

譁變(稱軍隊突然叛變);變事(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)

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;

2.災異,異常的自然現象。

災異愈甚,天成形。 《漢書 · 五行志》不足畏。 《宋史 · 王安石傳》

變怪(災變怪異)

catastrophe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