釜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(ㄈㄨˇ)
部首
父部(上下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91DC
郑码
OOCU
四角号码
80109
笔画数
10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WQFU 86 、 WRFU 98
仓颉
CKMGC
笔顺编号
3434112431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𠿽 𤤎 𨥏 𩱉 𪺛

意思解释

ㄈㄨˇ

基本解释

古代的一种锅。~底抽薪。破~沉舟。

中国春秋战国时量器名,亦是容量单位,标准不一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金省,父声。本义:古炊器。敛口圜底,或有二耳。其用于鬲,置于灶,上置甑以蒸煮。盛行于汉代。有铁制的,也有铜或陶制的。

2.同本义。

萁在下燃,豆在中泣。 曹植《七步诗》

釜中生鱼(釜鱼甑尘,釜中已生出鱼来。谓生活清贫,断炊已久);釜鱼假息(比喻不能久存);釜底游魂(比喻行将灭亡、苟延残喘的人);釜鬲(陶制炊器)

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;

3.古量器。春秋、战国时代流行于齐国。现有战国时的禾子釜和陈纯釜,都作坛形,小口大腹,有两耳 。

釜庾(釜和庾,均古量器名。引申指数量不多);釜鼓(釜和鼓。古代量器名);釜钟(釜和钟,皆古量器名。亦指数量不多)

a kind of jar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