鐙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dèng (ㄉㄥˋ)
部首
金部(左右结构 )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9419
郑码
PXJU
四角号码
82118
笔画数
20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QWGU
仓颉
CNOT
笔顺编号
34112431543341251431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𨭕 𨮴 𩍐

意思解释

1dèngㄉㄥˋ

基本解释

古代陶製的食器。本作“登”。瓦豆。《爾雅•釋器》:“瓦豆謂之登。”《集韻•隥韻》:“鐙,豆也。”

馬鞍兩旁的腳踏。《廣韻•嶝韻》:“鐙,鞍鐙。”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鐙,今馬鐙,馬鞍兩旁足所踏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古代盛熟食器皿。

,錠也。從金,登聲。 《說文》。按,即登也。古用瓦,後世範金爲之,又制此字。」執醴授之,執 《禮記 · 祭統》。注:「鐙,豆下跗也。」

cooker;

2.馬鐙。

,鞍 《廣韻》

stirrup;

3.古同「燈」。

蘭膏明燭,華錯些。 《楚辭 · 招魂》

lamp; light;

2dēngㄉㄥ

基本解释

膏鐙,也叫“錠”。古代照明的器具。《急就篇》:“鍛鑄鉛錫鐙錠鐎。”

油燈。也作“燈”。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鐙,亦作燈,俗作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