钺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yuè (ㄩㄝˋ)
繁体
部首
钅部(左右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94BA
郑码
PHZ
四角号码
83750
笔画数
10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QANT 86 、 QANN 98
仓颉
OPIV
笔顺编号
3111515534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𨬓

意思解释

yuèㄩㄝˋ

基本解释

古代兵器,青铜制,像斧,比斧大,圆刃可砍劈,中国商及西周盛行。又有玉石制的,供礼仪、殡葬用。

古星名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戉,形声。本义:古代兵器,青铜或铁制成,形状像板斧而较大。

2.同本义。

戉,大斧也。 《说文》王左杖黄戉。 《书 · 牧誓》。传引《六韬》:“大柯斧重八斤,一名天戉,经传皆以铖为之。”,车銮声也。 《说文》。伟借为戉。一人冕执 《书 · 顾命》授铖四七。 张衡《东京赋》汤镬。 《汉书 · 李广苏建传》碧汉中百十队翔鸾振羽,黄旌白钺。 —— 《梼杌闲评 —— 明珠缘》

钺钺(车铃声。也作“哕哕”);钺斧(圆刃大斧);钺下(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套语。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)

battle-axe;

3.星名。钺星,即天枪三星,也称天钺。

辛酉,月行在东井星南八寸。 《南齐书 · 天文志上》

a star's name;

4.“戉”另见 yu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