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字详解

基础属性

拼音
(ㄆㄨˊ)
部首
艹部(上中下结构 )
五行

文字编码

统一码
U+83E9
郑码
ESJ
四角号码
44601
笔画数
11画

输入编码

五笔
AUKF
仓颉
TYTR
笔顺编号
12241431251

笔顺规范

异体字

意思解释

ㄆㄨˊ

基本解释

〔~提〕a.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,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;b.常绿乔木,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。原产于印度。

〔~萨〕a.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,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,地位仅次于佛的人;b.泛指佛和某些神;c.喻慈善的人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菩提(音译):意为正觉。指对佛教“真理”的觉悟 [梵文 Bodhi]。

,梵言提, 汉言王道。 《广韵》

2.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;亦指树名,即菩提树。

3.“菩萨”:佛教名词。梵文菩提萨埵(Bodhi-sattva)之省,原为释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,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;亦指人们崇拜的偶像;或比喻心肠仁慈的人。